行业资讯
同是“摘星” 酒店和景区咋就画风不一样

据媒体报道,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近日取消部分五星级旅游饭店资格。但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信息披露等方面原因,“摘星”压力没有有效传导到市场端形成经营压力,不少“差评”饭店仍“客似云来”,多个此前被“摘星”饭店仍预订紧俏,甚至摘星后饭店价格没有任何调整。

酒店被“摘星”,为何“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一是普通民众对星级酒店的关注度不高,二是住星级酒店的人对星级标准并不一定熟悉,一般只要过得去,也不会过分挑剔。三是星级酒店的主要客源主要来自承接社会大型会议和活动,只要和主办方搞好关系,即使客人有意见,协调起来也容易。这或许就是星级酒店的底气。既然如此,有没有几颗星也并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就有些地方干脆催生出了大批本不具备五星级条件却硬性开业的饭店,大大削弱了星级的含金量。

反观文化和旅游部取消山西省祁县乔家大院的星级后,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楼阳生和副省长张复明立即就此作出重要批示,祁县县委书记在晋中市A级景区保卫战动员会上作深刻检查。山西省祁县针对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提出的6大方面问题,归纳分析出33条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又展开自查自纠,从4方面又归纳出12个问题,通过10天的集中整治来依次解决,而且降低门票价格,善待游客。

为什么同是旅游行业,酒店和景区的整改画风如此不同?固然与景区发展对地方经济贡献更大有关,但根本上还在于对景区的监督基本上是全民监督,监管部门发现不了的问题,游客却会看得清清楚楚,而且马上就会在网上发酵,景区效益直接受到影响。而星级酒店基本上是单一的接待吃饭住宿的形态,与一般群众生活关系不密切,全民关注度不高,自然对“摘星”也不那么在乎。

因此,解决酒店对“摘星”不重视的问题,就要向景区的监管学习。比如加大监管力度,扩大监管效应。通过完善评级规则,少些行政化评定,多些市场化评定。像“米其林餐厅星级评价体系”,监察员“暗访”,评审员讨论,每年定期更新,力度让酒店害怕。像通过建立第三方评估体系,使酒店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监督。第三方机构可评选月度年度星级酒店好评差评榜单,让消费者的好评差评扩大监管效应。再比如,让星级和实际利益捆绑起来,实行诸如整改期的酒店一年内不得承接社会大型会议和活动等办法,让酒店感到肉疼。

而从根本上说,要像文化和旅游部日前表示的,鼓励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的转型升级为文体商旅综合体。星级酒店要根据民众消费升级的多元需求实现转型,只有与民众关系越密切,监督才会无处不在,酒店才会少靠人脉多靠人气,酒店才会行稳致远。

发表评论